微信扫码 , 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
毛奇兄发了一段文字:说深圳为何创业现在不如杭州了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2-14 15:35:0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2006年,汪涛带着两个人在深圳莲花村的民房里艰难创业,最困难时手里只剩2万块钱。
10年后,大疆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%的市场份额。
这个故事见证了深圳曾经的创业基因:只要有一个想法,就敢在出租屋里开始造梦。

相比之下,今天的深圳似乎正在丧失这种“创新疯劲”。
有人道出了一个残酷现实:“大疆之后再无深圳创新。”
这不是危言耸听。
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正在显现:深圳的创新基因在悄然变异。
从产业创新的视角深入观察,一个出人意料的困局正在成型:通过三轮产业升级,深圳铸就了“华为 - 腾讯 - 比亚迪”的头部企业矩阵后,却也酿成了一场“创新资源收割战”,正在形成一种“富者愈富”的马太效应。

人才层面,2022年深圳42.85万研发人员中,仅华为就有11.4万人,腾讯也有8万人,两家合计约19.4万人,占据了45%。
创新的血液,正在向这些巨头企业过度集中。
土地资源的争夺更是白热化。
在深圳不到北京1/8的弹丸之地上,一场无声的“圈地运动”正在上演。

以比亚迪为例,2023年一家就拿下了145万㎡产业用地,占当年深圳供应产业用地566万㎡的1/4强。
这种资源向巨头倾斜的失衡,正在挤压创新生态的生存空间。
表面上看,深圳拥有136家孵化器,全国第二;但实际可用于创业孵化的空间比例仅54.6%,不仅远低于北京(75.6%)和上海(71.6%),甚至跌破全国平均线(67.1%)。
且深圳孵化器服务用房占比(9.3%)同样偏低,北京、上海、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 13.5%、11.2%、12.2%。

这种扭曲已经开始催生创新外溢:2024年,深圳企业不得不向东莞、惠州要空间,一年就在这两地拿下58宗产业用地,总面积达192万㎡,相当于2023年深圳产业用地的34%。
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。
“大疆之后再无深圳创新”并非夸张——当整座城市的创新变成“给巨头做配套”,当创业者的终极理想变成“被腾讯收购”,深圳早已不是那个在电子大厦倒腾山寨机、在华强北摆摊试电路的冒险者乐园。

这种创新资源“马太效应”的后果已经显现。

杭州的“六小龙”风头正劲,不仅DeepSeek选择了那里,就连宇数科技的机器狗也诞生在那里,这本是深圳的强项。

这说明深圳不仅在新赛道上后劲不足,就连传统优势领域也在流失创新活力。

现在的问题是:当土地、人才、资本都被装进“华为 - 腾讯 - 比亚迪”的铁三角里,
深圳还能给下一个汪滔留出疯魔般折腾的出租屋吗?

by 毛奇

楼主| 发表于 2025-2-14 16:01:34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有人回复说:
少了一个重要原因

杭州的夜总会质量和服务高太多了。

Powered by Discuz! 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 X3.5

GMT+8, 2025-5-10 04:31 , Processed in 0.090935 second(s), 19 queries 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品牌出海,学Ai工具做视频营销,就上海贸会Hiwto.com。 | 粤ICP备2021178517号 | 粤ICP备2021178517号 |

登录切换风格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